黄莺教授辨治难治性痤疮经验
来源/岐黄民间传承(qhmjcc)
作者 / 1项立明 1杨文峰 1贾瑞玲 1应佳晓 1张亚梅 2黄莺
1成都中医药大学
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
痤疮是皮肤科最常见疾病之一,是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,与内分泌、感染、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。难治性痤疮指经长时间常规药物治疗,痤疮皮损无改善或消退缓慢,或停药后迅速复发的痤疮,易给患者带来较多的身心问题。吾师黄莺教授为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,师从全国皮肤科名老中医、四川省十大名中医钟以泽教授,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、科研、教学30余年,临床上从湿、痰、瘀、郁、虚五个方面辨治难治性痤疮多有良效。笔者有幸待诊左右,获益良多,现将吾师辨治难治性痤疮经验浅析于下。
1 从“湿”论治
从“湿”论治,即为湿性黏滞、缠绵难愈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曰:“汗出见湿,乃生痤痱”,说明伤于湿邪本痤疮病因之一端。外感湿邪,郁于肌表,久滞营卫,化为湿热,熏于面部,发为痤疮,该型痤疮主要表现为丘疹、脓疱、囊肿,皮损色红,偶有痛痒感,往往可见皮肤油腻,伴口黏口苦,头重肢困,舌红苔白腻或黄腻,脉濡而数。临证时,应根据湿热多少,处理好清热与除湿之重点。若见口干口苦、纳差恶心、心烦不寐、舌红苔黄腻以湿热而有痰扰之象者,吾师常用温胆汤加减以除湿化痰和胃,选用竹茹、枳壳、陈皮、法半夏、茯苓、薏苡仁,辅之以丹参、生山楂、白花蛇舌草以清热、化瘀而控油等药物。若见头重肢倦、面油腻、纳差便溏、口甜黏腻、舌红苔白厚腻以湿热困阻三焦者,吾师常选方三仁汤以清化湿热,常用药物:杏仁、白蔻仁、薏苡仁、半夏、厚朴、通草、淡竹叶、滑石、丹参、夏枯草、白花蛇舌草、生山楂等。
又有先天禀赋不足,后天饮食不节,抑或思虑伤脾,脾胃亏虚,运化不及,水湿内生,聚于面部,发为痤疮者。该型痤疮丘疹色红不甚,或已成脓疱,不易破溃,兼见纳差、乏力、便溏,舌淡、苔白腻或薄白,脉濡等。脾虚湿滞者常有胃纳不佳,脘腹胀满,治以健脾除湿,辅以理气消胀,常选用枳实消痞丸加减,常用药物为枳实、南沙参、茯苓、白术、槟榔、紫苏子、半夏等。脾虚湿盛者常兼见纳差、乏力便溏、舌淡红苔白腻水滑,常选方除湿胃苓汤加减以健脾利水,常用药物为苍术、厚朴、陈皮、桂枝、茯苓、白术、猪苓、泽泻、南沙参、黄芪等。
湿邪致病,重着黏滞,缠绵反复难愈,与难治性痤疮特点吻合,为其病因一端,湿有内外之分,二者又往往互为因果,临证时不可拘泥。
2 从“痰”论治
从“痰”论治,即为痰凝皮肤、坚实难消。痤疮日久,或因风热煎灼津液,或因湿邪久聚,而成痰凝痤疮难愈之象,也有素为痰饮之体复感风热之邪,发则为痰热结聚之证。痰是一种病理产物,也可作为进一步的病因,易阻滞气机,凝滞脉络,而成痰气互结、痰瘀互结之证。故在治痰的同时,也需抓住治气、化瘀等方面,更有利于痤疮的治疗。该类型痤疮主要表现为结节、囊肿,经久难愈,皮损色暗红而坚实,舌苔白腻或黄腻,脉弦滑。治以化痰除湿,兼以软坚散结,方用消瘰丸加减,常用药物为浙贝母、生牡蛎、玄参、桔梗、夏枯草、半夏,偏热者加用桑白皮、地骨皮、黄连、连翘等,兼气滞者加用瓜蒌、薤白等;挟瘀者加赤芍、丹参、桃仁等,皮损坚实者,可另予化坚二陈汤。
3 从“瘀”论治
从“瘀”论治,即为久病多瘀、瘀结难化。吾师认为,痤疮之初起多为风热、湿热、湿浊等邪气侵犯上焦而致,失治、误治,病邪不能外散,反凝结于面部玄府腠理,阻滞气血津液运行,瘀血内阻,故而久久不愈;或素为痰瘀之体,久蕴成热,熏于颜面,而成瘀热之证。该类痤疮皮损多为质硬结节,或为瘢痕,皮损色暗,或遗留色素沉着,久不消退,舌质紫暗,苔白腻或黄腻,脉弦滑。吾师常选用桃红四物汤合化坚二陈汤化裁治之,常用药物为桃仁、红花、川芎、赤芍、丹参、路路通、鸡血藤、白及、白芥子、陈皮、法半夏等;需要指出的是,临床上少有单独瘀血为患的难治性痤疮,常表现为痰瘀互结之证,故治疗时应始终不忘痰瘀同治。
4 从“郁”论治
从“郁”论治,即为七情内伤、气郁难开。《灵枢·本藏》曰:“志意者,所以御精神,收魂魄,适寒温,和喜怒者也……志意和则精神专直,魂魄不散,悔怒不起,五藏不受邪矣。”说明七情五志在维持身体健康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。黄师常言,随着社会竞争愈加激烈,情志因素也在更多地影响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。黄师认为,情志与肝关系最为密切,与心、脾、肾有关。情志不遂,肝气失于条达,郁而化火,扰动冲任,冲任之血随肝经郁火上冲胸背头面;症见:皮损色红,以丘疹、脓疱为主,多分布于面颊两侧或见单侧为重,伴有烦躁易怒、胸闷太息、郁郁寡欢、月经不调、乳房胀痛等症,舌红苔薄黄。治宜疏肝解郁、清肝泻火,方选丹栀逍遥散,常用药物为牡丹皮、栀子、黄芩、柴胡、生地、白芍、白术、茯苓等;若母病及子,肝火扰心,见心烦不寐,口舌生疮,加用淡竹叶、合欢皮、川木通等;若肝木乘土,见纳差食少,嗳气腹胀,酌加南沙参、木香、枳壳等;若肝火引动肾中相火,失眠心悸,男子遗精早泄,女子带下色黄,适当加用知母、黄柏、泽泻等;肝火久之暗耗肝肾真阴,上方中合以二至丸以滋养肝肾。
5 从“虚”论治
从“虚”论治,即为气阴两虚、疮毒难托。金代刘完素曾云:“疮疡者,火之属,须分内外以治其本……受持如虚,言内结而发诸外,未知从何道而出,皆是从虚而出也。”强调疮疡虽为火类,但其治疗亦需分内外,辨虚实,从本论治,痤疮的治疗也遵循此理。《圣济总录·面体门》曰:“(粉刺)面上有皶如米粒,此由肤腠受于风邪,搏于津脉之气,因虚而作,亦邪入虚肌使之然也。”提出粉刺“因虚而作”“邪入肌虚”的病机。若其体质素虚,感受外邪,或痤疮久病,邪恋正伤,均可致虚证痤疮,此时若仅以常见之清热解毒法治之,不仅不能收效,反犯虚虚实实之戒,更伤正气,以致痤疮反复不愈。
黄莺教授认为,虚证痤疮主要从气、阴两个方面考虑,从正伤的程度来讲,有气虚、气阴两虚、阴虚三个主要层次。气虚者常以粉刺、毛囊性丘疹、结节为主,疮不甚红,皮损分布散在,较少融合,面色少华,舌淡白,苔薄白,脉细缓。吾师临床喜用托里消毒散以益气托毒外出,常选用黄芪、皂角刺、南沙参、桔梗、丹参、忍冬藤、路路通、丝瓜络等药味。其甚者为气阴两虚型,年轻人受工作生活压力及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,易耗气阴,故该型患者较为多见,主要表现为:皮损多以粉刺,丘疹、或瘢痕、色素沉着为主,色不红暗淡无光泽,或痤疮囊肿溃后,久不愈合,伴见神疲乏力,气短,口干咽燥,舌淡红,苔薄而少,脉弦细等气阴两伤之象。临床上,常选用三黄固本汤(四川省十大名中医钟以泽先生经验方),以益气养阴固本,以达正胜邪退之效,具体药物:黄芪、黄精、熟地黄、女贞子、枸杞子、菟丝子、桑葚、当归,黄莺教授从此方灵活化裁,根据气虚阴伤的程度,选用其中三黄三子(黄芪、黄精、熟地黄、女贞子、枸杞子、菟丝子)、二黄二子(黄芪、黄精、女贞子、枸杞子)等益气养阴的常用组合。气阴伤之重者,以真阴亏虚之象为显著,表现为阴虚证,与肝肾关系密切,表现为:皮损以下颌,口唇分布为主,伴腰膝酸软,口干口渴,心烦失眠易怒,女子月经量少,月经后期,舌红苔少,脉细数。选方二至丸合知柏地黄丸以滋阴降火、滋补肝肾,常用药物为女贞子、墨旱莲、知母、黄柏、生地、川牛膝、黄精、山茱萸、枸杞子、菟丝子、醋鳖甲、制龟板等。
6 结语
痤疮为皮肤科最常见疾病,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,反复难治型痤疮发病率逐渐升高,同时由于环境等因素改变,青春期后痤疮发病率也在增高,青春期后,人体质多痰湿、瘀血、多气虚阴虚,也让青春期后痤疮较之青少年痤疮更为棘手。柏志芳采用行气活血、解毒散结的方法治疗难治性痤疮,可取得较好的疗效。而赖少兰采用针灸选穴足三里、阴陵泉、丰隆,配合灸气海、关元,改善痰湿体质治疗难治性痤疮,其总有效率达96.67%。田黎明等从情志考虑,采用“疏肝合剂”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,总有效率达81.3%。上述研究均从不同侧面对难治性痤疮的病机进行了探讨研究。黄莺教授从湿、痰、瘀、郁、虚五个方面着手,较为全面地对难治性痤疮进行分类论治,根据不同类型的特点遣方组药,临证时每获良效。难治性痤疮其难治之处在于病机的复杂性,以上五个方面往往并非孤立存在,五者常互为因果,相互影响,故在临证时,应加以综合判断,结合病位,准确用药。此外,尚不可忽略外治法的应用,内治、外治相结合,可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诊治。
本文摘自《亚太传统医药》 2017年第8期第91-92页。
张仲林2019年5月资源回顾
【免责声明】
【张仲林】微信公众号( ID:e41121 ) 所有文字,图片,视频,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张仲林观点,版权属于原作者。尊重知识与劳动,转载请注明作者、来源、微信公众号。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,如涉及版权争议,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,谢谢。对使用[张仲林]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,张仲林不做任何承诺。
邮箱:zhonglinzhang@126.com
编辑:寒香医路(张仲林)
↙更多精彩内容,尽在阅读原文